原文地址:“扫黄”改“扫淫”,羞煞中国人!作者:罗庆学
“扫黄”改“扫淫”,羞煞中国人!
全国两会正在北京召开,代表委员们的议案与提案也纷纷出笼。有的大处着笔,关系国计民生;有的小处着墨,说的一家之言;有的庄重严肃,关国之命脉;有的诙谐有趣,为生活增色!总而言之,各种建议琳琅满目,让人大开眼界,大快朵颐,好不快哉!
今天看到一则提案,则让人在开怀大笑之余却突然有所警觉,笑的是提案的有趣,警觉的是我们的全国两会的提案竟然会如此地有闲!
“作为‘炎黄子孙’,老是把‘黄色’跟‘色情’联系起来很不妥,应该把‘黄赌毒’、‘扫黄打非’之类的提法改成‘淫赌毒’、‘扫淫打非’”。政协分组讨论上,致公党海南省主委、海南省副省长林方略的发言颇有趣味。
“用黄色统称带有色情意味的东西,主要是受西方影响。”林方略说,他为此还研究了一段历史:1894年,英国有家《黄杂志》创刊,专登带色情意味的作品,“黄=色情”由此产生关联。
他认为,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明有本质区别,黄色的涵义也不同:中国人自称炎黄子孙,黄是中华民族的称谓;黄色是古代高贵的色彩,为皇家御用,象征灿烂辉煌。因此,应当将色情等低级趣味的东西称之为“淫”更贴切。
看完林副省长的提案,作为新闻人,或者说学过一点新闻史的新闻人,首先是觉得他的“黄色”的来路有些不正确或者说不全面。有必要纠正一下。用黄色统称带有色情意味的东西,主要是受西方影响。这个论断不错。我们目前大量刊登色情
、凶杀 、犯罪等低级趣味的新闻或文章的报纸,称作“黄色小报”。
黄色小报的祖宗不是在英国而是在美国。19世纪末,受自由主义报刊思想理论的影响,各媒体突破曾经的“政党模式”的桎梏,进入了“信息模式”,这种模式一改报纸为政党说话的方式,而改为讲故事给读者听的模式,发展成为了“便士报”,广受读者欢迎。但这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,就是大家竞相刊登低级下流的新闻以吸引读者。
美国报业资本家帕利策办的《世界报》和赫斯特办的《晨报》,竞相登载低级趣味的连环画《黄色少年》,以后就将这一类的报纸泛称“黄色小报”,这一类的新闻称为“黄色新闻”。
笔者掉一下书袋的目的不在于炫耀新闻史知识,意在说明“黄”并不完全是代表着“淫”,“扫黄打非”也并不等于“扫淫打非”,因为“黄”比“淫”包含的内容更多。
笔者想说的第二层意思是,仅仅因为黄色是中国人眼里的高贵的色彩就要把“扫黄打非”取消掉?这也太钻中国文字的牛角尖了!按照这种逻辑,红色是中国人最看重的颜色,是最喜庆的色彩。但是别说是西方,就是在中国人自己日常的生活中,红色也是一种不祥的色彩,比如警报,比如红灯,比如红线,这些都是严禁禁止的意思,从词的色彩来看都是有贬义的成份,难道我们也要把“红旗”改成“黄旗”,要把“红领巾”改成“黄领巾”?
中国的文字千变万化,各种解释也难以统一,有时甚至自相矛盾。比如大家熟知的“18”这个数字,有人把它当成一个宝贝,因为其有“要发”之意;但也有人把它当成妖魔,因为我们的文化里有“十八层地狱”之说。也正因为如此,有些车牌号尾数是“18”的要出大价钱才能买得到;而有些楼房根本就没有第十八层。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,说明了对于中国的汉字你不要去穿凿附会,否则你就会自讨苦吃,再好的字也能解释得你很狼狈,再坏的字又能解释出高尚的意义。
我们真正要做的不是将“扫黄”改“扫淫”,这些虚头巴老的表面文章,我们要做的是把“扫黄打非”也好,“扫淫打非”也好,这样一份工作做到位,做扎实!不要一边扫黄打非急,一边是小姐满街走。阿Q在临死的时候还在惦记那个“瓜子”画得不圆,我们在全国两会上讨论“扫黄打非”还是“扫淫打非”,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不说,还跟阿Q一样,羞煞人也!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